同类书刊排行榜
- 畅销榜
- 收藏榜
-
中小学教材教学
-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下旬综合
-
教师博览下旬刊(科研版)
-
意林作文素材(意林启迪作文素材)
-
语文报教师版初中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下半月(综合版)
-
中小学学校管理
-
辅导员下
语文教学通讯B版杂志在线阅读
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的PK
陈燕
(海港区教师发展中心,河北秦皇岛066000)
---文章选自语文教学通讯B版杂志
《桥之美》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 一篇自读课文。学习该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和 写作说明文的能力,特别是如何用准确、优美的语言 来说明事物的能力。严格地说, 《桥之美》是一篇带 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其语言生动优美,与说明文对 语体的要求-准确、科学、严谨,有鲜明的不同, 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给学习说明文写作造成困 难。因此,教学这课时我对文体进行了淡化处理,主要以理解内容和品味语言作为教学目标,并依据文题将整节课分为“引出“桥之美”探究桥之美
例举桥之美——品味桥之美——拓展桥之美——学写桥之美”六个环节开展教学。
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这节课我采用的是问题 导入法。课堂上,我先出示与吴冠中先生同一角度观察钱塘江大桥拍到的照片,并提出“这样的构图在画家吴冠中先生眼中到底美不美”这一主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引导学生思考在画家吴冠中眼中什么样的桥才是美的,同时为下文揭示钱塘江大桥虽构图不美但历史意义重大作了铺垫。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桥,多么美!“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这一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句,进而进入对桥的“形式美”的学习。“形式美”是画家吴冠中阐述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对这一美学概念的理解,既是教学重点,又 是教学难点,课堂上我采用了直观对比的教学手法。
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吴冠中对“形式美”这一概念的阐释,了解何谓点线面及其结合;二是通过展示画家创作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画作,让学生找画面中的块面线;三是隐去或重现画作中的“小桥”,引导学生体会桥是如何成为画面的焦点的,又是如何将线面等不同的形象,如房屋和流水等,有机联系起来使画面富于变化的;四是将画作中的“小桥”更换成其他形式的桥,启发学生明了“流水人家”的构图只能是“小桥”与之相配,其他任何形式的桥都会破坏画面的构图美和意境美,从而引出作者“不同环境下要有不同形式的桥与之相匹配”的观点。正是这种直观对比的教学手法,帮助我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形式美”的基础上,不仅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作者爱桥的原因,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还理解了文中的“形式作用“既包含桥形式上的各种美,如乌镇石桥,江南石桥,长桥卧龙,风雨桥,画中桥,小桥和铁索桥的美,同时也包含了桥形式上的各种不美,如钱塘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和成昆铁路上的直线桥的不美。正 是有了这种美与不美的对比,才使学生更深刻地理 解了桥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和谐的道理,进而完全把 握课文阐述的美学内容。
教学“桥之美”,很多老师都会顺着作者的思路,对钱塘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和成昆铁路上的直线桥进行否定,使学生由“不美”想到“不”好,进而对这三座桥产生误解。课堂上,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出示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后,对这三座大桥的历史意义及其实用价值进行了讲解,并作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阅读指导,鼓励学生阅读文章时要勇于探索,敢于质疑。这是本课的又一个创新。
语言品析环节,这节课我特别注重语言鉴赏方 法的指导和总结。比如,除了从修辞的角度指导学生品赏句子外,我还从文章的核心说明内容,句子之间的相互对照和映衬,语言风格等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指导,并引导学生尝试用学到的方法分析其他类似的句子,从而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较好地达成了“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
在文本内容的拓展上,这节课我指导学生从有形的桥联想到无形的桥,并以亲情之桥收束全课,1每一位学生提出希望,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标提出“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在作业的处理上,我勾连“桥之美”与“中国拱桥”两篇课文,要求学生比较两篇课文中写卢沟的语句后学写桥之美,实现了语用训练的目的。
总之,这节课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主问题 计、重难点的突破上,我都力图有所创新,并进行了积极实践。
本文章从互联网采集,文章摘自于语文教学通讯B版订阅,文章版权归语文教学通讯B版杂志和作者所有;仅供需要语文教学通讯B版订阅的朋友试读,请勿用做它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24小时内删除,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