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中国语文杂志在线阅读

“有(have)"的概念空间及语义图

孙文访

---文章选自中国语文杂志

提要 本文以语义图模型为分析工具,通过对30种语言和汉语方言“有”动词的跨语言考察,确定了”领有、存在、处所”等16个概念空间节点,构建了“有"的概念空间底图,并画出了30种样本语言的语义图。观察所得语义图发现:大部分语言或方言具有不同的语义图。基于库藏类型学的分析认为:不同语言“有”在显赫度上的差异造成了意义和功能的不同,而个体语言“有”的词汇来源、语言类型、语言内部竞争因素等则是制约其显赫度的原因。

关键词   概念空间 语义图 库藏类型学

1,引言

“有(have)"是世界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异类多义词(吴福祥,2011)。它不仅表示多个词汇意义,而且具有多种句法功能,如汉语的“有”不仅表示领有0(我有《鲁迅全集》)和存在(屋里有十来个人),还表示及比(他有爸爸那么高了)。同样,英语的"have"不仅表示领有(I have abook),还具有表示义务情态(I have to go now)和完成体(I have done my homework)的功能。本文的研究目标即运用语义图模型(The Semantic Map Model)的分析方法对“有”的多义、多功能现象进行跨语言研究。

预属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认知域,也是语言表达中的基本概念之一。领属意义表达的是领有者(PR= possessor)领有物( PE possesse)间的关系,在语言中使用不同的句法编码形式表达,如定语领属结构、谓词领有句和外部领属结构。根据Stassen (2009),世界语言的谓词领有句主要有四种基本类型:方位领有(as/o PR, (there) i/exist a PE)、伴随领有(PRis/exist with a PE)、话题领有(as for PR, PE is/exist)HAVE领有(PR has a PE)。其中前三者使用判断动词“be()"或存在动词"exist(存在)"。本文所考察的动词“有”指出现在HAVE领有句中的动词,不包括"be""exist"。另外,本文对“有”的考察也包括其语法化结构,如英语的"have to"等。

“有”及其构成的领有句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个体语言和跨语言研究的成果都相当丰富。在跨语言研究方面, Lyons (1967198)Seiler (1983).Clark (198)等学者从句式关联的角度对处所句、存在句和领有句进行了考察,目的是从生成语法的角度证明以上仓式具有相同的底层结构-处所结构,并进一步说明“领有”并非一个独立的范畴,而是“处所"范畴的一个次范畴。Heine (1997)通过对100种语言可让渡谓词领有句(我有一本书)的考察,概括出这一句式的8种认知图式,目的是说明语法化的动力来自于根植于人类大脑中的认知图式。Sasen 2009)样以可让渡谓词领有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00种语言的跨语言考察概括出了世界语言编码谓词领有句的四种基本类型(见引言中第二段的介绍),目的是提出一个具有普遍语言学意义的谓词领有编码类型的演变模型。与以上两个方面的研究相比,“有”的多义、多功能性研究成果相对较少。Clancy 2001)运用“语义图模型”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斯拉夫语族五种语言"have""be"的考察构建了这两个词的概念空间和语义图。其中"have"的概念空间共有6个节点:领有、关系、处所、可用( availability)助协词、情态。如果扩大样本语言的范围,Clancy构建的概念空间还可以在两方面进一步完善。首先通过对更多语言的跨语言比较,进一步区分并增加“有”的概念节点。“有”除了表示“领有”意义外,还表示“处所、存在、判断”等意义。另外“有"除了表达情态等句法功能外,还具有引介比较标准和话题等功能。其次是通过“有”的意义、功能分布可以更为清晰地呈现概念节点之间的关联,即呈现不同意义与句法、语用功能之间的关联

本文的样本语言属于方便得到的样本语言,90,主要以中国境内语言和欧亚大陆语言为主,并尽可能在此范围内做到发生学上的平衡。之所以有这样的样本选择,与本文所研究的动词“有”相关。根据Sassen 200的考察,使用HAVE领有的语言主要是印欧语系和欧亚大陆语言。不过根据我们的考察,这一概括还不够全面,汉藏语系绝大多数语言也属于使用HAVE 领有的语言,只有少数语言如白语(剑川)没有“有”动词。印欧语系印度语族的尼泊尔语等、闪含语系的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等均不使用HAVE领有,也就是说这些语言里没有动词“有"

本文的样本语言分为两组。一组包括30种语言和汉语方言,见附录1。根据对这30种语言和汉语方言的跨语言分析,确定“有”的概念空间节点、构建“有”的概念空间底图并画出其语义图(见图3-13);另一组包括60种语言和汉语方言,见附录2。对这60种样本语言的考察是为了验证和支持“有”的语义底图,以避免因语言数量的限制而造成概括上的偏差(限于篇幅,这组样本语言的语义图没有具体呈现)。最后根据90种样本语言的语义图对“有”的概念节点在不同语言中的分布趋势和特点进行概括,并根据库藏类型学理论的显赫范畴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2,语义图模型及本文的操作方法

语义图模型是语言类型学家在研究多功能形式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分析工具,目的是通过跨语言比较确定多功能语法形式的语义关联、演变以及语法形式的适用范围。语义图模型在近年的类型学研究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Haspelmath, 1997; Stassen, 19,71, 0001),并从多功能语法形式扩展到词汇形式( Perin, 2007),近几年国内学者十分关注语义图模型,张敏(2010)、吴福样(2011)、郭锐(2010,2015)等详细介绍了语义图模型的理论和操作方法。吴福样(2009,2010)、郭锐、李知恩(2010)、李小凡、张敏、郭锐(2015)等运用这一方法对某些词汇和语法形式进行了跨方言和跨语言的研究,丰富了汉语及其方言的研究方法。

语义图模型的分析步骤包括:确定概念空间节点-构建概念空间-绘制语义图概括与分析。概念空间(Croft, 2001:93)代表人类交际所需概念知识的普遍结构。人类语言的结构所定义的范畴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映射(map)到一个共同的概念空间。概念空间制约着特定语言语法形式的可能分布模式以及多功能语法形式的语义关联和语义演变路径。概念空间由节点和连线构成。节点代表功能和意义的位置。连线表示功能和意义的关联。

节点一般为“基元”意义或功能。De Han( 2004, 2010)指出,概念空间上的任何功能都必须是“基元”的,即节点上的功能在任何语言中都不能使用不同语素细分为不同功能。具体做法为:如果假定的两项功能至少在一种语言里被加以区分,那么这两项功能就要被放在概念空间的节点上。郭锐(2010)认为节点的选择具有相对性,不一定严格以“基元”为标准,应该柞据研究的目的和掌握的语料做出适宜的选择。

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不同意义或功能在个体语言中用同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确定节点位置和连线的依据是Crof ( 2001 :96)提出的语义图连续性假说( The Semantic Map ConnectivityHypothesis),即特定语言和/或特定结构的任何相关范畴都应该映射(map)在概念空间中的一个连续区域(connected region)。具体操作方法是:根据多功能形式的意义和功能在不同语言中的分布建立节点之间的连线。

1中有三个意义对应的多功能形式xYz,其中Y具有ABC三种功能。如果不考虑ABC三项功能连接的方向性,这三种功能的位置和连线可能有三种:A-B-C/B-CAC-A-B,从表1中我们看到:X具有功能AC,Z具有功能BC,两者的连结点是C,那么这三项功能的连接方式应为:B-C-A

语义图有传统几何语义图、数学语义图和三维立体语义图三种不同维度的呈现形式,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目标和所用样本语言的数量选择不同的呈现形式。以Haspelmath (1997)为代表的传统几何语义图较为直观,在节点的排列和连接上可以观察到语言学家的语义分析,因而有较大的预测力,但节点和语义图的容量受到限制。以CroftPoole 2008)代表的数学语义图可以处理节点数量多和样本语言数量大的语法形式,但无法表现节点间关联的频率高低往往在准确性上受到质疑。

本文采用传统几何图形呈现“有”的概念空间和语义图。由于“有”的意义和功能纷繁复杂,因此本文在确定概念节点时采用“基元”与“非基元”相结合的原则。节点以基本概念意义、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为主。基本概念意义采用了“基元”的原则,而句法功能则采用了“非基元”的原则。受传统几何图形的限制,对于一些出现频率较低的意义和功能,本文仅进行抽写和说明,不作为节点呈现在语义图上。

参考文献

蔡维天 2004 《谈“有人““有的人”和“有些人"),《汉语学报》第2期。

常俊之 2011 《元江苦聪话参考语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陈法今 1987 《闽南话""、“无"字句式》,《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陈相木 王敬骗 赖永良1986 《德昂语简志),民族出版社

戴庆厦 丛铁华 蒋颖 李洁2005 (仙岛语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道布 1983 《蒙古语简志》,民族出版社。

厂雪纯 2008 《湘潭话中的“有"字句》,《湖南学院学报》第29卷第6

郭锐 2010 (概念空间和语义地图:语言变异和演变的限制和路径》,讲座讲稿,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郭锐2015 《语义地图中概念的最小关联原则和关联度》、《汉语多功能语法形式的语义地图研究》,李小凡、张敏、郭锐等著,商务印书馆

郭锐 李知恩2010 (从语义地图模型看量词功能的扩展》,第二届四川境内藏缅语国际会议研讨会文,北京大学。

黄成龙 2014 《藏语与喜马拉雅语言中存在类动词的概念结构》,(语言科学》第5期。

何耿府 1993 《客家方言语法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李大勤  2004 《苏龙语研究》,民族出版社。

李道勇 聂锡珍 邱锡锋 1986 (布朗语简志》,民族出版社。

李树兰 仲谦196 《锡伯语简志》,民族出版社。

李小凡 张敏 郭锐2015 《汉语多功能语法形式的语义地图研究》,商务印书馆。

林连通(主编)  1993 《泉州方言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林莲云 1985 《撒拉语简志》,民族出版社。

刘丹青 2008 《语法调查研究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刘丹青 2011a (语言库藏类型学构想》,《当代语言学)4期。

刘丹青 2011b “有"字领有句的语义倾向和信息结构),《中国语文)2期。

 本文章从互联网采集,文章摘自于中国语文订阅,文章版权归中国语文杂志和作者所有;仅供需要中国语文订阅的朋友试读,请勿用做它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24小时内删除,感谢支持!

 

 



发表评论
* 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