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书刊排行榜
- 畅销榜
- 收藏榜
-
Cricket蟋蟀王国
-
小学生导刊低年级(美绘版)
-
海洋探秘
-
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
新世纪智能(新高考·高三语数英)
-
乐高好朋友
-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高考
-
小学科学
-
预测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在线阅读
“慢阅读”:初中语文学习力的深度观照
毛燕
(东海县房山初级中学,江苏 连云港222341)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55 (2021 )03-0015-02
---文章选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
摘要:能让语文知识具有生命力和积极作用的因素是“学习力”,“慢下来”可以让语文学习力得到深度观照。“慢阅读”促进阅读对话的自然生长,铺垫阅读自我的丰厚土壤,蕴蓄终身阅读的内部从慢诵读、慢移情、慢生成、慢拓展四个方面阐述了“慢阅读”对初中语文学习力的深度观照。
关键词:“慢阅读”;初中语文课堂;语文学习力
知识只有在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思想和激起兴趣时,才谈得上是知识。初中语文课堂能让语文知识具有生命力和积极作用的因素便是学习力,只有将知识转化成学习力,学生的生命和才华才能在语文课堂中得到绽放。肖培东老师说:“浅浅的,把语文扎扎实实地交给阅读,交给岁月;急不可耐的心,嗅不到春酒的芳香。”只有“慢下来”,才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得到深度观照。
学生在语文课堂需要获得学习力的提升,重点表现为积极的语文参与、深刻的语文感悟、个性的语文创造、丰富的语文想象,这些学习力的提升是语文课堂前进的动力,也是师生共同体在语文课堂不断成长的真实写照。
一、慢诵读:对语文参与的深度观照
慢诵读,需要创设丰富的i读方式,它可以是视觉上的享受,也可以是听觉上的盛宴,还可以是心灵的深情参与,是眼、耳、口、心完美合作的创造性活动。
(一)"音乐诵读":参与文本的情感理解
文学和音乐都具有节奏美,伴着美妙的音乐来诵读文本可以更好地入情入境,理解作者的语言和情感。教学《长征组歌》时,学生无法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我就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老师试唱,学生学唱”的形式,使学生在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中形象生动地理解了诗歌的内涵。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我找到一首适合本文的轻音乐来配乐朗读。当如水的音乐响起,我和几个学生用深情而舒缓的语调朗读课文,浓浓的亲情在音乐声中淡淡地倾诉着,在解读文本之初,学生就自觉融进了文本情感。
(二)"插图诵读":参与文本的审美理解
课本中的插图不仅形象生动地从不同侧面展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其丰富多彩的画面与意境,更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带给学生美的视觉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爱美、寻美的情趣。教学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内涵。我引导学生欣赏书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鲜花、春鸟及作者置身其中的神态,揣摩诗人此时内心的情感波澜。而后联想我们在春天鸟语花香的情境中是怎样的心情,并与诗人的心情进行对比感悟。借助插图的诵读过程,让学生的审美参与更为深刻。
二、慢移情:对语文感悟的真实体验
(一)“生活移情”获得真实感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学完《背影》之后,学生会背诵经典的语段,可以对重点语句进行近乎完美的解读,可是若干年之后还会留下什么呢?也许他们早就忘记了文章中写了什么,因为在课堂上他们不曾真实地进入那种情境。所以我对学生说:“你与父亲在何时何地也曾有这样的分别?
请用你的语言来向我们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学生陷入回忆,然后进行思考与表达。因为他们将自己的情感体验移入了理解之中,所以表达的内容真实感人,也很有个性。那么若干年之后,他们也许会忘了教材,但刻在脑中
(二)"知人移情"获得深度感悟
学习《再别康桥》时,学生离“徐志摩”的时代很遥远,如何才能让他们自愿走进文本,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呢?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与母校的点点滴滴,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带着他们充分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及作品。接着让学生在自由的朗读中品味诗人流露的情感。学生有阅读的愿望,并被这种愿望所鼓舞,从而弘得了来自自身的阅读“自信"。
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地移人自己的情感,形成一种积极的阅读气氛,使阅读过程达到一种饱满而有深度的状态。
三、慢生成:对语文创造的深刻演绎
(一)“绘画"生成,激发创造力
冰心的《成功的花》是一哲理诗,我问:“同学们,你们向往成功的时刻吗?"学生纷纷表达对成功的渴望,生动地讲述成功之后内心的感受。我又问:“可是当你所期望的成功,落到了别人的身上,你的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把你的感受用几个词语来告诉我。”他们说出许多感受:淡慕、自卑、悲伤、小小的嫉妒、一点点的愤怒,还有一点不服气。我在黑板上写下“成功”两个字,然后说:“成功其实就是一朵娇艳的花。”我在“成功”的边缘画上五个红色的花瓣并说:“要想让这牙娇艳的花绽放却并不是那么容易,你人生中那朵成功的花怎样才能开放呢?你想在这些花瓣上留下什么呢?”孩子们纷纷在花瓣上写下心声,黑板上那朵“成功”的花瞬间变得生机勃勃、娇艳欲滴!孩子们的表情是男样自豪和满足!这朵“成功的花”充分地激发了他们语文学习的创造力。
(二) "表演"生成,传递创造力
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作色体验,将学生置于文本的各科角色,让他们充分体验角色所处的环境及背景,用角色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角色的心灵揣摩情境,用角色的言行再现形象等,从1引领他们深入理解文本,实现与教师、文本的有效对话。学习《蛋子使楚》,我让学生课后编写课本刷,每个剧组都用他们不同的方式演绎晏子、楚王、侍者等人物形象,每个组都有他们制作的道具,如王冠、酒杯等。每个角色的语言绘声绘色、贴近生活,大到高高在上的楚王,小到一个卑微的待从,都被演绎得恰到好处,甚至还有学生了解到人物生活的地方是如今的山东一带,竟然想到用山东话来演绎人物语言,给全场带来欢乐的笑声。“学生自主参与活动”是新课程思想的基本体现。在参与中,学生必然会激发自身的理解力和创造力。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才会有最真诚的理解,老师只是课堂的导演,舞台的生命需要每个孩子去解读。
四、慢拓展:对语文想象的自觉观照
慢拓展,即耐心寻找多种途径激励学生饱满的阅读情绪,影响学生后续的阅读参与和内化。
在细腻的阅读拓展中,学生对文本的想象力得到深度观照。
(一)续写:对主题的自觉延伸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发现: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是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内驱力。适当地对文本进行续写,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对于学生饱清的阅造情绪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2想象的内部观照。
在《变色龙》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思考结尾:"(奥楚膜语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我问:“你骑他离开广场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爱挥你的想象,续写一段文字。"学生写出了很多精妙的情节,而且紧扣人物的主要性格。学习《3色龙》、学生不仅要说出“奥楚膜洛夫”的性格特征,还要“走进去““走出来”、能够对文本主体主题进行自觉延伸,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理解的目的。
(二)改写:对画面的生动想象古诗改写,是一种很好的语言表达和画面想象的训练方法,它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对古诗意境的解读,并将其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描绘出来。学完《商山早行)我让学生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学生在改写过程中比较注重描绘诗歌的画面,深刻感悟古诗精致的语言,并通过想象和联想将画面细致化、具体化、个性化。
如"糊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因思杜酸梦,凫雁满回塘”这几句诗的画而感很强,适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传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当然,其间有一些陌生的词汇应该向学生解读清楚,比如"棚叶”“枳花“爭墙““杜陵梦..雁等,有特定的含义,学生理解清楚后才能更好地描绘画面。
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力的提升,需要不断渗透"慢阅读”的教学。失去“慢阅读”,语文课堂将走入急功近利的误区,阅读感悟变成“赶读““赶悟”,课堂对话渐渐失去咀嚼性,语文思维碎片化,使得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成了空谈。有一首诗说得好:“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的土地会散发更为幸福的气息,用自己的眼睛搜索的远方,哪怕只有分寸的宽敞,也是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只有用自已的心灵慢慢解读的文本,才会在心底投下清澈的倒影,才能让语文学习力得到深度的观照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吴文侃,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本文章从互联网采集,文章摘自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订阅,文章版权归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和作者所有;仅供需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订阅的朋友试读,请勿用做它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24小时内删除,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