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书刊排行榜
- 畅销榜
- 收藏榜
-
旅游天地
-
Conde Nast Traveler (US)康德纳斯特旅游者(英文)
-
悦游Traveler
-
云南画报人文旅游
-
越野世界杂志
-
漫旅
-
中国国家旅游
-
旅游与摄影
-
康泰纳仕悦游
父母必读杂志在线阅读
“财商教育”到底意味着啥?
编辑严芳
---文章选自父母必读杂志
真正的财商教育,是致力于帮助孩子学会掌控资源,学习统筹安排,学会延时满足,以达致人生的幸福。零花钱,不过是方法中的一种。
这是个时不时就会被拿出来讨论一下的问题,而我之所以想到说它,是因为最近有个做儿童财商教育的公益机构来找我聊天。他们想询问不同的家庭都是如何跟孩子谈“钱”的,这不禁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我们家基本上没跟孩子谈过钱,以至于他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学习“钱币单位总是会弄错,比如一个铅笔盒“20分”一本书“20角”,闹了不少笑话。我们也没给过孩子零花钱,虽然眼下有不少人主张从孩子产生“物权”概念(3岁左右)就可以开始给零花钱。压岁钱倒是有,也告诉他可以购买合适的理财产品可以“生小钱",但我看他对那个数目也没啥概念。
然后人家问我:那孩子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怎么办?我之前没特别留意过,被这么一问,想了想:他好像很少提出这方面要求。平时各方面供应充裕,零食、书本都不缺。除了特别喜欢的星球大战主题乐高积木,主要是在生日、儿童节圣诞节、新年等,作为对礼物的请求而提出,也知道每次1件,不贪心,自己会去琢磨还有哪些想要的,先要哪件,下次遇到节日再要哪件。总之,从没碰到过他死乞白赖,非得要什么的情况
人家又问:那孩子对"钱”的理解是什么呢?我还真跑去问了问他,小家伙说得很干脆:钱可以用来买东西;爸爸、妈妈工作挣钱。又说:用你的钱买的东西,属于你;除非你说送给我。哎,对钱的来源和去向,对物权的划分,都说得挺清楚的啊!虽然没有任何的专业名词-不过话说,小孩子要满嘴专业名词做什么呢?能理解其中的道理,能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就很好。
所以我思考了下“财商教育”这件事,得出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不要做“饥饿教育"
“仓康实而知礼节”是存在的。马斯洛理论是有道理的。人需要先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然后才能往上进化。应用到孩子的教育中呢?我们先就说零食这件事好了。同样是限制零食的摄取,有些家庭会限制购买,或者采取奖励发放等措施,如果有零花钱,可能还会跟孩子说,用你自己的零花钱来买零食--总之,就是从“开源”这个端点上做限制。
在我们家,则是零食柜永远保持丰盛,各个品种都有,数量也很不少,看着就有满足感。在此基础上,每日限量拿取一从“节流”这个端点上做限制。我个人分析这样做的好处:
零食虽然不是正餐,不提供太多的营养,但从“幸福感”和“乐趣”的角度来说,基本上也可算是孩子的日常生活所需,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而对于日常生活所需,给予充裕的供应,有助于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以及乐观、稳定的预期。这是他理性决策的依据。反正零食都在那里,全家人都可以随时共享,那么每天限定数量仅仅只是为了他的健康考虑,他很容易接受这个逻辑。
如果他总是担心零食很少、很快就会吃完、吃完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补上(曾经有个家长跟我说,他们家是每周六定期补充一次,但通常在周四零食就吃完了),他就容易陷入“穷人思维",心中充满“圈乏感”--穷人思维就是有块面包就赶劣吃掉,有笔钱就赶紧花掉,不然这些东西很可能等下就不属于我了,或者不知道后面还会不会有。这样反而难以做到自我控制。
不能拿基本要求做交换
我们再说零花钱的例子。有些家庭会给孩子零花钱,另一些家庭会通过行为评定给孩子"计分",其实也是零花钱的一种形式。如果是固定给孩子零花钱,比如每周固定一个数目,所有玩具都由孩子自行购买,那问题不大。如果是通过行为来赢取零花钱,那就要稍微小心点:那些“必须要做到的事”,比如要讲礼貌,这是对孩子的基本要求,最好不要拿来作为交换条件。
要不然,孩子可以说: “我放弃零花钱”。然后,他就变得很粗鲁?这显然不合逻辑。
有些家庭会让孩子通过做家务来赚取零花钱,在我看来这也并不是个好策略。因为家务劳动其实是对家庭责任的承担,也是必须要做到的事。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不断调整家务劳动的内容和分量,但拿这件事交换零花钱,等于距孩子说:这原本并不是你的分内事。呢?这肯定不对头。
还有些家长可能会跟孩子说,你在幼儿园表现好或者考试不错或者拿到什么奖,就给你零花钱,这也是同类型的问题,即用奖励换取孩子应有的行为。有可能会造成他依赖外部动机(有好处),而内部动机(自我成就)退化。事实上对于这类事情,家长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就是最好的鼓励。
“钱”只是“资源”之一种
我们说回到前面举例的零食问题。其实,你可以把“零食”更换成其他任何东西,比如"玩具",比如更为高级的-“资源”。真正的财商教育,我的理解,是要让孩子学会掌控、分配资源,做出最合理的安排。我们还是以零食为例家里有多种零食,数量都很充裕,并且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但是,为身体健康最好不要摄入太多糖分,所以每天从中选择3种;此外,其中N种有保质期,需要在限定时间内食用,不然护掉很可惜。每天孩子都会自己去思考和选择:到底哪3种?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我们会请孩子迭出“最适合" (从口味、偏好,包括禁忌等角度)的几种,用于招待。
这不就是最简单的“资源分配”吗?
从我的角度去看,只要孩子理解了“努力而聪明地工作能够带来财富与资源”这个道理(这一点通过家长的亲身示范就可以有直观理解),接下来就是让他理解“资源分配需要更高级的思考"。管理零花钱、投资理财什么的,都只是“资源分配”中的几种表现形式而已。而我们前文说了,其实,零食、玩具等等,都可以被纳入“资源”这个大的概念,还有比如说时间
从这个角度去看事情,孩子的格局会大很多想想看,我们身边的世界正在快速变化。我自己已经几乎不使用纸币(都是用卡或手机支付),那孩子不了解是否存在2元的纸币真的有很大关系吗?未来的货币形态或许会变成数字就像它曾经是贝壳或金属。但只要掌握了最根本的思考方式:对资源的理解和把握,不管资源以什么形态出现,都能很好地去处理,就没问题。
这并不是我的“假清高”,而是我觉得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与其让他每天去计算数量很少的零花钱,去念叨几个不知所云的经济学名词倒不如从根本的思维方式入手,融入到他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不知名的习惯”,未来他会自然而然把这些模式法迁移到其他领域,那就可以了。
本文章从互联网采集,文章摘自于父母必读订阅,文章版权归父母必读杂志和作者所有;仅供需要父母必读订阅的朋友试读,请勿用做它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24小时内删除,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