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财政与税务杂志在线阅读

财政政策的顺周期实施效应特征与基本成因

丛树海 张源欣

---文章选自财政与税务杂志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抵御外部风险、稳定经济增长,我国持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政策设计愈发重视反周期相机调控理念。但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争议,不完全满足反周期特征,导致调控结果与初衷存在背离难题。为厘清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周期特征,本文引入多频谱分析,以极大似然小波分解(MODWT)别除序列趋势成分的扩张效应干扰,利用带有时变参数的结构向量回归模型(TVP-SVAR)分析我国预算收支和经济波动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预算收支变化与经济周期趋同,财政政策的实施结果具有顺周期性。具体来看,我国经济增速变化一个单位将导致预算收支分别同方向变化 0.7 0.05 个单位以上,预算收入变化一个单位将导致预算支出变化 0.9 个单位以上。本文还证明,预算收入的顺周期属性是导致支出与经济波动顺

同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财政政策;经济周期;多频谱分析;时变参数回归模型

【作者简介】丛树海,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张源欣,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上海 200433)

【原文出处】《财贸经济》(),2018.6.30~42

【基金项目】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科研创新基金“基于成分分解的财政周期与经济周期协同分析"(CXJJ-2014-407)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预算规模随经济的发展持续高速增长。为抵御外部风险:稳定经济增长,围绕宏观调控目标设计并实施财政稳定政策的重要意义日益突显。Carmignani(2010)认为,稳定政策失灵将导致不合意的经济波动,对发展中国家造成多种不利影响,一方面引起社会福利的永久性损失(Campbel,1999),另一方面损害该国长期经济增长潜力(Fatas,2002)。

Gavin Perotti(1997)为代表,海外多数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政策实施结果具有顺周期特征且存在稳定机制失灵问题。我国从 1998 年开始实施以大规模公共投资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政策设计的反周期干预动机显著,但国内学者对政策实施效果争议较多。以付一平等(2005)为代表,诸多学者认为我国财政政策实施情况满足反周期特征。贾俊雪等(2012)持不同意见,认为我国财政政策不完全具有反周期特征;曾晓安(2014)等学者提出相反观点,认为我国财政政策实施结果具有顺周期性。争议性的政策实施效应或与政策的决策初衷相背离,导致稳定政策的低效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厘清中国财政政策实施效应与经济周期波动的相关关系,并深入讨论我国财政政策效应周期特征的形成机理。本文基于修正的带有时变参数的动态结构化自回归模型(Time Variable Parameters - Structural Vector Auto Regressive,TVPSVAR)研究我国预算收支和经济产出(CDP)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1980 年以来,我国预算收支规模与经济周期波动趋同,政策实施存在顺周期性;预算收入的顺周期属性是导致预算支出与经济波动顺同的主要影响因素。考虑到我国财政政策长期存在扩张性特征(方红生、张军,2009),导致财政变量因与经济增长趋势相似从而干扰分析,本文引人多频谱分析方法,采用极大似然小波分解方法(Maximal Overlap DiscreteWavelet Transform,MODWT)剔除序列趋势成分,以便讨论变量的周期相关关系。

本文余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并介绍研究思路;第三部分说明模型结构与数据信息;第四部分介绍多频谱分析和动态模型估计结果,证明并分析我国财政政策实施结果和可能成因;第五部分归纳主要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思路

()文献综述

Cavin Perotti(1997)首次发现拉美国家的财政政策随经济周期顺周期波动以来,越来越多的海外研究证明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政策实施具有顺周期性。Reinhart (2004)104 个国家样本做回归分析发现,94%的低收入国家和 91%的中低收入国家存在中央政府支出与经济波动同周期变化现象;Talvi Vegh(2005)通过测算 36 个发展中国家样本,发现政府消费和 GDP 正向相关(系数均值约为0.53);Ilzetzki Vegh(2008)进一步基于 49 个国家1960~2006 年数据,通过 GMM OLS 等多种实证方法证明证政府支出和经济波动存在显著的周期同步特征。Alesina 等(2008)、Frankel (2013)Abbott(2015)Leopoldo Guillermo(2015)等研究进一步证实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出存在顺周期性。以上研究证明顺周期的财政政策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针对顺周期财政政策的成因,海外学者主要从政治经济学角度予以解释。Gavin Peroti(1997)认为,政权更迭与财政盈余和政府支出波动密切相关;Tavi Vegh(2005)Alesina (2008)等认为,选民对政府腐败和低效行为存在担忧,在繁荣时期偏好减税和公共支出增加政策并反对政府为在萧条时期执行反周期干预而积累财力,这种政策偏好扭曲是导致发展中国家财政政策顺周期的主要原因;Reinhart(2004)Alesina (2008)认为,国际信用因素限制发展中国家在萧条期间获得外部融资,进一步弱化了这类国家的反周期干预能力。

国内既有研究普遍承认财政政策和经济波动存在相关性,如李永友(2006)以时间序列模型证明我国经济波动与财政政策密切相关,经济波动通过内在稳定机制导致财政政策周期性变化。但与海外研究结论不同,国内学者对中国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多种观点,争议激烈。一种观点认为我国财政政策具有反周期特征。如付一平等(2005)基于静态SVAR 模型实证证明我国财政收支规模、赤字规模和经济周期波动之间具有周期相关性,其中财政支出政策在 1998年以后表现出反周期特征。李永友、丛树海(2005)基于 HP 滤波处理认为我国财政预算政策整体上具备反经济周期特征,但预算的周期波动幅度较小,政策力度差异基木保持在2%以内;郭庆旺等(2007)利用马尔可夫情势转变向量自回归模型,证明我国财政支出政策的相机抉择变化符合反周期特征。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财政政策不完全符合反周期特征。如王志刚(2010)从经验分析角度证明我国反周期财政干预政策的实施比重高于顺周期财政政策;贾俊雪等(2012)基于多动态因素模型分析认为我国财政政策在全国层面表现为反周期而在省级政府层面表现为顺周期,支出责任和财力配错导致地方政府支出的非对称周期特征;曾晓安等(2015)以结构性赤字和产出缺口的变化为依据,测算认为我国 1995~2014 年一般公共预算的反周期性年份比例为75%。与上述观点不同,另有研究认为我国财政政策具有顺周期性,如刘金全、梁冰(2005)基于 HP 滤波和静态 VAR 模型证明我国财政收支规模与经济周期波动成分存在正相关性;曾晓安(2014)基于年度预算平衡,税收完成考核任务、以土地出让金为主体的政府基金性收入及地方政府平台融资等多个方面因素认为我国财政政策的实施结果具有顺周期特征。

本文章从互联网采集,文章摘自于财政与税务订阅,文章版权归财政与税务杂志和作者所有;仅供需要财政与税务订阅的朋友试读,请勿用做它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24小时内删除,感谢支持!

 

 


发表评论
* 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