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书刊排行榜
- 畅销榜
- 收藏榜
-
时尚芭莎
-
地球村时尚美语书
-
i茜茜姐妹CéC
-
MOOK流行趋势
-
时尚先生
-
时尚北京
-
GLASS 格仕杂志
-
时尚Vogue(美国版)
-
瑞丽伊人风尚
人民周刊杂志在线阅读
天生文艺范
文/行已
---文章选自人民周刊杂志
大约是在1930年的时候, 18岁的邓拓遴逅了马克思主义。这于那个时代而言,就好比后来的美国民谣领袖,音乐家鲍勃·迪伦在20岁出头的年纪遇到了1960年代的格林威治村;又或如,同样是在西方的那个黄金的60年代,约翰·列依和他的“甲壳虫”碰上了布莱恩·爱泼斯坦,就此改变了整个摇滚史。青年邓拓 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作为新中国第 一代报人影响了数以亿计的中国人。
与时至今日声名和影响力仍在全球”发酵”的鲍勃·迪伦和约翰·列依境遇迥异的是,邓拓虽用一生践行文艺理想,却在60年代“因文获罪”,最终匆匆挥别人间,只留下一个模糊而又苍劲的背影。
翻开邓拓的个人经历,就犹如撕开大历史叙述框架下那几笔有 些纠结、迷乱的语汇碎片堆叠的绢帛,探向一个人内心的灵魂 自白。这位从现存的照片上看去时常以黑色中山装示人的中年男子有着一段甚是令人堪羡的文艺青葱岁月:17岁,他与友人自行出资刊印诗集“野草):翌年,加入“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并于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4岁,他完成了36万字的学术巨 著《中国救荒史》; 26岁,他就当上了“晋察冀日报)总编辑,开始“毛锥十载写纵横”的办报生涯,37岁成为“人民日报“总编辑。
这一系列看似一帆风顺的人生经历背后却蕴藏着太多不为外人联细的球药个人的生命历练,其中也涉及到关于那个时代赖值得玩味的历史碎片。
1944年,时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的邓拓接到上 级指派的一项任务,编印并出版《毛泽东选集)。当时大多数 人并不了解(晋察冀日报》社既是报社,又是出版社,还兼 新华书店。它出版的图书中以马列著作为主。邓拓在(报社五年回顾)的讲话中曾提及,”四年多出版书籍129种,近80多万册。从日本投降到进入张家口,一年出版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96种,57.6万册。"这在战争年代,在敌人的大后方出 版如此大量的书,可以想见的到,当时报社的工作量之大。
邓拓接到任务后,主持了编选和出版工作,在他撰写的(编者的话”中第一次引入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文章中 所表达出的观点和1945年6月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精神完全 一致。当出版毛选)时,又正值1943年秋冬3个月的大"扫荡 之后,物资奇缺,印刷设备陈旧,连最起码的白纸都不容易从 国统区搞到。邓拓发动报社同仁自力更生,办起了手工造纸厂, 用稻草、麻绳造纸,虽然这种纸粗糙、发黄,但可以用来印报, 省出好的白纸用来印《毛泽东选集)。当时担任排印《毛泽东 选集)的报社二厂(印书厂),设在太行山麓的阜平县马兰村 附近的小庄坡山村。这个村只有十几户人家,地处深山,交通 不便,物资、粮食供应都很困难。就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小山村, (选集》5月开排,7月出书,9月出齐五卷,最终送到读者手边, 前后仅用半年时间。这一段特殊的革命工作经历,邓拓本人用文人特有的形式予以纪念,“马南邮”的笔名正是从“马兰村”化来的。当时的新闻,出版界把邓拓的这股干事业的拼劲,生动地描述成“八头骤子办报的精神”。
后来有学者评价邓拓,一则称他为革命者,再则说他终身保持书生本色,天真执拗,好学深思。总而言之,一个典型性的理想主义者,还是个非典型的文艺男。
邓拓自小着迷于史学研究,并且在往后的岁月中把这一业余爱好精研成专家级的水平, 24岁那年完成的《中国救荒史)经问世,就开辟了史学新领域,震惊了当时国内史学界。在他后来的史学研究中,他尤其注意搜集存世的各种历史典籍,而且重视调查研究。从邓拓的历史著作和论文中,我们会惊讶地发现:除正史之外,通鉴政书、诸子百家、甲骨金石、笔记杂抄、传记文集、野史小说、方志碑文,甚而连年谱家谱、契约账簿、报纸杂志、诗词传说等等也--成了他的研究对象。在他所写的《从万历到乾隆-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一个论证》一文中,我们还能“窥看”到邓拓曾对北京附近门头沟的煤矿业和其它地区的几种手工业着手调查,收集了大量的契约、文书等珍贵资料,与史籍相印证,补充了史籍记载的不足。
邓拓也是个懂得享受“众乐”的人。这份享受里面还掺杂了可以理解成“责任”的东西。他曾说,要让“我们的作家去接近群众,了解群众,直接生活在时代的脉搏里。”, “我们必须参加实际生活的斗争中去,才能熟知周围的生活,了解现实。也只有不断地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才能把握现实的变化性、复杂性,一个作家才不至于停留于一个时代,一个青年才不会做‘空头的文学家”。
邓拓是这么想,也是近乎有点“天真执拗”地这么做的。从阅读、思考、考证收获而来的信息,被他用清新晓畅的文字将其揉进篇幅短小的文章中,以飨大众。《燕山夜话》即是这一理念的产物,道地的书生思维。
如今斯人已逝,藉此我们不妨以邓拓在“燕山夜话”之“放下即实地”中的独白试图理解这位“文艺歌者”的情怀。
“我们对于任何崎岖艰险的道路,都要有胆量走过去,因为我们做着空前伟大的事业。我们是革命者,难道我们害怕危险就 不革命了吗?我们在工作中,只要了解实际情况,即便偶然失坠,也不会心慌,因为自己完全知道“放下即实地“啊!”
本文章从互联网采集,文章摘自于人民周刊订阅,文章版权归人民周刊杂志和作者所有;仅供需要人民周刊订阅的朋友试读,请勿用做它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24小时内删除,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