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书刊排行榜
- 畅销榜
- 收藏榜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刊(适合高中教师)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适合初中教师)
-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版
-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
花火慧阅读
-
初中生学习指导(初一版)
-
奇妙博物馆
-
教师博览下旬刊(科研版)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在线阅读
从广播长书到有声阅读
——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广播文艺发展媒介学解读
宋青
---文章选自出版发行研究杂志
摘要:本文从媒介学视域出发,通过航理收国改革开設 40 年乘从广播长书到有声阅读的媒介发展变迁,美照社会历史背景与受众心理互动,总路广播长书从复兴、繁荣、坚守和突破到最终实现融合发展的五个媒介级分期。揭示声音媒介与文学出版、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变融。在媒介选择日益多样比的今天,有观点认为广播文艺很难再现当年盛况。事实恰恰相反广播长书不仅在收听市场表现光眼,更通过网络音频实现时间与空间的多维拓展,快
发新时代声音媒介的传播生命力。
关键词:广播文艺广播长书有声阅读声音出版媒介学
中图分类号:G229.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改革开放 40 年来广播文艺繁荣离不开对中华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认知和关照。广播文艺是以电子、数字等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为物质媒介,诉诸人们听觉的艺术。“中国广播文艺,作为满载荣耀又历经起伏的大众文化现象,反映了现当代中国社会、人文心态和审美价值取向的迁替嬗变。广播长书是广播文艺的一个重要类别,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它包含评书连续播讲和小说连续播讲两类节目。“评书文体与现代小说一直有着互渗溯源、异曲同工之妙,均以语言叙事作为情节展开的主要手段,在播讲呈现方式上具有连续性和对象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评书连播》《长篇小说连播》等长书节目以独特的播讲魅力吸引亿万听众,成为广播文艺的看家品牌和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钩织着几代人最为深刻的人生记忆。“今天,声音媒介为文学生产提供了多种表达方式,耳朵阅读、有声听书渐成时尚。移动互联网络音锁听书让受众实现声音信息接收的即时性、碎片化、场景化、适需化。
一、改革开放以来广播长书的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是广播长书中兴的一个重要节点,媒介学
大量文艺广播节目陆续恢复、创办,广播文艺创作走向
繁荣。
(一)广播长书的复兴(1978—1980 年)
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举行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文学艺术领域也迎来欣欣向荣景象,我国的广播长书“在经过十年萧疏之后逐渐中兴”。一批优秀中外文学长篇名著被各级电台相继录制成长书交换播出。伤痕小说、改革文学、儿童文学和报告文学等反映社会现实的最新作品成为全国《小说连续广播》《评书连播》《小说连播》节目的录制重点书目。在小说《爱情的位置》刚播出一个月后,作家刘心武就收到 7000 余封读者来信。与此同时,广播评书发展进人黄金时期。鞍山台相继录制播出单田芳播讲的评书《隋唐演义》、刘兰芳播讲的《岳飞传》《杨家将》。其中播放《岳飞传》的电台达到 63家。
1980 年,全国市(地、州、盟)广播电台文艺广播协作会9成立,成员台达八十余家,开启广播长书有组织交流交换的序幕。1980 年也因此被称为“长书年”“评书年”。
(二)广播长书的繁荣(1981—1989 年)
1.小说连播的“百家争鸣”面貌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人物传记、革命历史题材、军旅题材和风俗乡土小说等中长篇小说的创作热潮为广播长书提供了丰富的选题资源。在广播长书作品中,《平凡的世界》《夜幕下的哈尔滨》和《穆斯林的葬礼》最受听众所喜爱。1982 年,由王刚播讲的《夜幕下的哈尔滨》在全国 108 家电台转播,听众超过3 亿;《平凡的世界》和《穆斯林的葬礼》刚出版时只售出几千册,而在中央电台播出后,印数猛增高达几十万册。寄给作者路遥的读者信近万封,创 1980 年底读者来信之最。
2.广播评书的“万人空巷”效应
20 世纪 80 年代,每到中午十二点半准时收听广播评书节目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一时间达到“净街”“净巷”效应。在许多地市级电台,评书的收听率要远远高于小说连播,在全天节目播出量中高达 40%~50%。@1984 年,鞍山电台改编并播出由单田芳播讲的新评书《百年风云》,在全国 140 家电台播放。鞍山电台获得“评书之乡”美誉。1985 年,中央电台播出由袁阔成播讲的长篇评书《三国演义》,广受听众好评。袁阔成被陈云、王震、薄一波等时任中央领导同志接见。
1988 年7月,中央电台将评书从原先小说、评书、广播连续剧三合一的《长篇作品连续广播》栏目中分离出去,专门开辟《评书》栏目。可见广播评书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
(三)广播长书的坚守(1990—2001 年)
1.广播长书理论研究走向成熟,节目收听出现下滑1990 年 8 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小说连续广播’研究会”在乌鲁木齐成立。小说连续广播进入新时期。但在广播长书理论研究走向成熟的同时,广播长书热潮在 21 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却有所降温,收听率开始下降,出现听众流失的情况。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日益丰富。电视文化突飞猛进,电视评书开始流行。此时,广播新闻、经济、交通等专业化频率也开始出现,板块化节目的发展无形中也挤占了广播长书的生存空间。同时,“单田芳艺术传播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演播者个人跨过广播频率以商业主体形式开始走向广播长书市场。
2.广播长书发展的自我调整与文学经典的传播魅力
广播人面对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广播文艺发展思路,创新长书播讲表现形态。南京电台开办实验段受众;武汉文艺广播突破长书录播传统模式,开明:性长书节目《晚间故事》,与电视媒体抢夺晚间黄金时,首创推出听众热线电话,让听众参与社会问题;书直播节目;中央电台在播送莫伸的长篇小说《生翰论;北京电台创办夜间悬疑小说连播《午夜拍案惊粉),收听率居高不下。
这一时期的广播长书的传播魅力依然不减,1%年,中央电台录制播放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广着小说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书籍同步问世。就在播出等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小说销售达五万余册。
3.“在辑听书”开启“有声阅读”序幕随着 VCD、DVD、CD 等家庭电子音像设备开始普及,以唱片、磁带和光盘为主要形式可以记录、保存和复制声音的“在辑听书”模式开始走入百姓生活。20世纪 90 年代中期,出版社和音像公司开始加入有声作品的制作行列,有声读物开始成为独立的数字出版品类。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唱片总公司等出版发行的世界名著有声读物深受听众欢迎。
(四)广播长书的突破(2002—2010 年)
1.故事/小说/评书类频率成为新贵,综合文艺频率康减
进入 21 世纪,传统文艺广播总体规模出现萎缩,数量从 2006 年的占半壁江山,退缩到 2007 年的仅存三分之一,2008 年则仅占 20%,只剩山东、江西、天津、北京、辽宁等少数冠以“文艺”的频率。文艺广播受众相对非常分散,收听率不稳定呈锯齿状。
在广播窄播化发展大背景下,一些文艺广播开始将最具市场竞争力、听众最爱听的核心节目内容提炼、剥离出来,努力扭转特色不明、定位模糊的局面,而以故事、小说、评书命名的专业频率则开始脱颖而出。2008年,故事/小说/评书/相声类频率占到全国广播频率
总数的 34%,超越了传统文艺频率。其中,故事类广播数量最多。截至 2009 年 7 月,中央台、各省级电台和城市电台共开设文艺、音乐类广播频率超过 150个。全国综合类专业文艺频率 23 个、故事/小说/评书/相声类频率 32 个、文艺与其他内容交叉频率 22个。
本文章从互联网采集,文章摘自于出版发行研究订阅,文章版权归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和作者所有;仅供需要出版发行研究订阅的朋友试读,请勿用做它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24小时内删除,感谢支持!